2025年11月15日08:26 来源:中国军网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写在前面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还在摇篮中的人民空军临危受命,逆风起航。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赴朝作战。
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志愿军空军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火中淬炼成长。1951年5月,志愿军空军第15师奉命组建,经过短短5个月的突击训练,便将一批批“雏鹰”放飞蓝天。
战斗中,空15师官兵无惧生死,与敌人“空中拼刺刀”,取得击落击伤敌机67架的辉煌战绩。其中,由李世英、闫清水、蒋道平、宋义春4名年轻飞行员组成的空15师45团一大队二中队,以零伤亡击落敌机10架、击伤4架的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1964年,空军党委授予该中队“李世英中队”荣誉称号。
时序更迭,斗转星移。如今,“李世英中队”第一代飞行员中,李世英和闫清水依然健在。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老兵及他们的亲友,重温那段搏击长空的壮丽史诗。
首任中队长李世英
“拼了命也要学好飞行”
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前夕,空军航空兵某旅“李世英中队”组织官兵代表,专程来到江苏省军区无锡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看望94岁的原中队长李世英。
见到老部队的年轻官兵,李世英十分高兴,兴致勃勃翻出一张老照片:“你们看,这是一次空战结束后,我们在一起研究战术。”
照片定格的那个瞬间,折射着李世英和战友们战斗生活的常态。当时,4名飞行员平均年龄只有22岁,除李世英和宋义春早些时候有过一些实战经验,闫清水和蒋道平都还是“仅在战斗机上飞过二三十个小时的新手”。
“当时副师长经常批评我说,你们二中队怎么搞的?一和敌人交手就散了。”李世英回忆,那时大家受到批评都很难过,但更不甘心落后,“我跟大家讲,战友在前线流血牺牲,他们盼星星、盼月亮,都希望得到自己空军的掩护。咱们一定得争口气,拼了命也要学好飞行,支援我们的战友。”
李世英和战友们彼此鼓励,飞行时间和技术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一下子就缩短,但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发扬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就这样,二中队凭借紧密协同、英勇奋战,在战斗中淬火成长,“仗越打越精”,逐渐成长为一支英雄中队。抗美援朝战争中,李世英击落敌机1架、击伤1架,闫清水击落敌机2架,蒋道平击落敌机5架、击伤2架,宋义春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当年的集体一等功奖旗,如今悬挂在空军航空兵某旅历史展览馆里。奖旗上,“发扬荣誉、保持荣誉”8个字十分醒目。
老部队官兵前来探望这天,官兵代表黎健豪拿出一架精致的歼-20战机模型,送给李世英。李世英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战机模型,爱不释手。他语重心长地说:“飞机更先进了,我们保卫祖国的那颗心,要永远坚定。”
“铁杆僚机”闫清水
“我们两个是生死战友”
嘴唇轻轻颤抖,眼中含着泪花,右手抬起敬礼——这是时隔45年,李世英再次见到他的“铁杆僚机”、老战友闫清水时的一幕。
2023年夏天,因为录制一档英雄主题访谈节目,李世英与闫清水重逢。
互致军礼后,闫清水激动地上前抱住李世英。他们眼含热泪的问候,久久不愿分开的相拥,让人们读懂了那句话的含义——“我们两个是生死战友。”
“1953年,父亲和李世英叔叔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闫清水的女儿闫惠英告诉记者,那年1月20日,李世英率二中队随45团参加战斗。激战中,他们遭遇多架敌机偷袭。李世英作为长机击落一架敌机,但“打敌人的时候,自己也被另一架敌机咬住”。
“据我父亲讲,当时情况非常危急,眼看敌机逼近李世英叔叔驾驶的战机,父亲迅速冲过去将它截住。一阵猛烈炮火后,那架飞机冒着浓烟从空中栽了下去。”闫惠英说。
长机得到掩护,但闫清水驾驶的战机却被身后另一架敌机击中,出现故障。“还能飞就不怕!”闫清水沉着冷静地驾驶受损战机成功返航,安全着陆。
“父亲多次跟我讲,长机僚机亲如兄弟,僚机要尽到掩护长机的责任,长机也要照顾僚机。”从小听着志愿军飞行员的故事长大,闫惠英对父亲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长机僚机生死相依,要做到不贪图立功、不放弃战友,战斗中最重要的是集体的胜利。”
如今,闫清水居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有时会受邀到学校讲战斗故事。被问及当年在空中与敌机战斗“怕不怕”时,闫清水总是说:“和平需要有人守护,哪怕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特等功臣蒋道平
“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
在空15师抗美援朝战绩统计表中,蒋道平的名字位列第一,被战友们誉为“长空歼敌能手”。
蒋道平于2010年离世,但透过他身边人的讲述,记者能够感受到这位志愿军特等功臣的英勇与顽强。
曾在空15师担任仪表员的蓝永安,晚年与蒋道平都居住在上海,彼此十分熟悉。提起这位老战友,蓝永安脱口而出:“他这个同志很勇敢、爱钻研,干什么像什么。”
蒋道平的妻子穆玉兰仍记得丈夫说过的话:“我保卫祖国是第一点,我没有想到我有孩子……我不知道哪天去,哪天回不来……”
1953年4月12日,蒋道平和战友们迎来又一次升空作战。战斗中,他紧紧“咬住”敌人一架长机,开炮将其击落。
“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蒋道平击落的敌军飞行员是谁。”蓝永安告诉记者,那时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场“平常”的胜利——直到1992年,有关部门挖掘志愿军空军抗美援朝史料,经过反复核实得知,蒋道平当年击落的对手,是美空军“三料王牌”飞行员约瑟夫·麦克康奈尔。
蓝永安回忆,得知这个消息后,蒋道平“十分平静”。“在他看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蓝永安说。
在蒋道平眼中,“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珍惜荣誉,而不是拿出来炫耀。
舍己救人勇士宋义春
“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说起战友宋义春,李世英红了眼眶。
1953年2月,宋义春驾驶战机与敌机殊死搏斗,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在激烈的战斗中掉了队。二中队其他战友都已返航,唯独不见宋义春的身影。当时,宋义春所在位置距离机场还有一段距离,但战机的油量已经告急,他艰难地操纵战机空滑返回着陆。
“他可以选择跳伞,可我们都有同样的念头,战机是人民节衣缩食捐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轻易放弃一架战机。”李世英动情地说。
李世英没想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宋义春在沿海地区执行国土防空作战任务时,为保护群众英勇牺牲。那场战斗中,宋义春驾驶的战机因空中停车紧急迫降。宋义春发现降落位置有群众,附近还有村庄。他毅然拉起飞机,紧急右转冲向大海,英勇牺牲。
如今,宋义春烈士的墓碑,静静矗立在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当地群众年年来给烈士扫墓,大家说:“他是为保护我们牺牲的,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空军航空兵某旅历史展览馆的“英雄厅”里,展示着旅队英雄模范的事迹。70多年来,一代代“李世英中队”飞行员传承英雄基因,练就过硬本领。2024年,“李世英中队”所在旅被空军表彰为“空天先锋”集体。
11月11日,“李世英中队”的飞行员们整齐肃立在“英雄厅”,向英雄前辈致敬。年轻的飞行员们表示:“我们会发扬中队的好传统,循着英雄前辈的航迹奋飞。”
(范昊星 尹晓勇 记者 杨明月)
(樊荟中、虞平参与采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