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铁骑奔驰永向前

陈 晨 贾宏伟

2025年04月16日08:40    来源:中国军网

第82集团军某旅的旅史馆内,一座雕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雕塑中,战士们跨着战马,手握钢刀,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朝着敌人冲锋。这热血沸腾的画面,彰显着该旅某连的骑兵精神,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官兵眼前。

画中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938年9月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警卫连。1941年8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一部,在彭雪枫等带领下英勇杀敌,为抗战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去年冬天,骑兵团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孟秀玲受邀走进该旅旅史馆。踏入馆内,她就被一柄珍藏多年的“雪枫刀”吸引住目光。透过玻璃展柜,“雪枫刀”上斑驳的锈迹清晰可见,岁月的痕迹在刀身上纵横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往昔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

骑兵团的创建,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与汗水铸就的艰辛历程。1941年,皖南事变的阴霾尚未散去,敌骑兵的频繁侵扰,又给新四军带来了巨大损失。4月6日,第4师12旅34团1营在永城西南万楼,遭到敌一个团及骑兵一部攻击,自营长卢登禹以下,大部壮烈牺牲;4月21日,11旅32团在彭雪枫的指挥下歼灭敌军一部,次日清晨又遭到敌骑兵突袭。5月3日,彭雪枫在《彭雪枫建议第四师直属队及两个团东移休整致毛泽东等电》中提到:“多次以来骑兵对我各部之损失颇大……平原地内对付骑兵大兵团实属困难。”而就在发报当天,正准备撤往皖东北的抗大四分校一部,在宿南罗集附近遭敌骑兵多路截击,数十人伤亡。

彭雪枫很早就有组建骑兵部队的想法,而这一系列血的教训更让他痛下决心,着手组建骑兵团。1941年8月1日,第4师骑兵团正式成立,彭雪枫指示新组建的骑兵团立即进行训练。那时,他们当中很多人毫无基础,一切从零学起。为了练好马术动作,他们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身上伤痕累累。曾8次担任突击班长的王玉坤,在练习马上跳下动作时,还被马拖行100多米,脸和腿磨得鲜血直流。但稍作处理后,他又毅然跳上马背,继续练习。

“不畏艰苦、不怕流血、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贯穿了骑兵团整个发展历程。”参观时,孟秀玲眼窝红肿,眼神中饱含深情和感动。

翻开该连的功臣谱,孟秀玲不仅看到了父亲的名字,还发现了父亲曾经多次提起过的一个名字——“一等功臣”王广华。1949年,淮海战役总攻阶段,敌人在陈官庄驾驶美制坦克实施突围,骑兵团奉命追击拦截。王广华一马当先,带领战友冲在最前面。然而,由于缺少反坦克武器,他们的攻击收效甚微。情急之下,王广华和战友们不畏牺牲,纵身跳上坦克,折弯天线,砸坏潜望镜,成功逼停坦克。敌人很快组织反扑,王广华在掩护战友时,身负7处重伤,壮烈牺牲……

战友的牺牲,让骑兵团战士们眼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孟昭贤指挥剩余骑兵,采取保持距离、穷追紧缠的“狼群战术”,持续战斗约12小时,最终缴获敌坦克6辆、重机枪18挺,创造了“骑兵俘坦克”的传奇。战后,王广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

这些英雄故事,不仅记录在连队功臣谱上,更深深镌刻在历代官兵心中,化作精神的路标。几十年来,该连经过多次转隶改编、装备迭代,但骑兵精神始终感召着每一名官兵奋勇争先。

下士杨林贤刚到连队时,被指导员赋予了一项任务——在一场情景剧中扮演王广华这一英雄人物。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一头扎进连史资料中,深入学习英雄事迹。当他登上舞台,全身心投入角色演绎时,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伟大力量,对连队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情景剧结束后,他立志以实际行动传承骑兵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一年后,杨林贤因训练成绩优异,参加旅战斗射击考核,取得优秀成绩,受到上级表彰。

精神的传承、连魂的灌注,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上等兵赛吉拉呼来自内蒙古,自幼热爱骑马。第一次参观旅史馆时,他被一件弹痕累累的马鞍深深触动。儿时学习骑马的经历,让他对骑兵先辈们的故事有了更深的感受。赛吉拉呼不仅在训练上刻苦努力,还利用业余时间,创作《骏马飞奔》《骑兵冲锋》等漆画,表达对骑兵先辈们的崇敬之情。军旅梦、家国情,化成斑斓的彩漆,见证着他对骑兵精神的传承,激发着他的训练热情。

不怕任务,越重越勇;不惧艰苦,越难越勇;不畏对手,越战越勇。跨越80多年的时光,顽强战斗的血性胆气依然在每名官兵心头熊熊燃烧。去年,连队远赴塞北大漠,整建制参加上级考核。面对陌生的地域和恶劣的环境,连队官兵毫无惧色、斗志昂扬,在考核中,取得3个单课目第一的优异成绩,在集团军名列前茅。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铁骑的嘶鸣虽已消散在历史深处,可骑兵精神薪火相传,在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