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儀
2025年09月19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漫步成都街頭,“金角銀邊”隨處可見。出地鐵口,邂逅野趣盎然的口袋公園﹔穿行小巷,遇見與綠植融為一體的彩色牆繪﹔高架橋下,體驗豐富的運動和消費場景……這些曾經未被科學利用的角落,正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定義城市空間的價值。
沒有真正的“無用空間”,隻有尚未被發現的價值潛能。“金角銀邊”,這一源自圍棋對弈間的智慧,被成都巧妙引入城市更新中,打破了傳統“大拆大建”的路徑依賴,轉向更精細、更人性化的“微更新”模式。
打造“金角銀邊”,補齊短板是目的。隨著城市化進程進入新階段,許多城市建設發展的痛點已從“缺不缺”轉為“好不好”。那些被閑置的沿街沿河空間、被忽視的橋下區域,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是城市品質提升的瓶頸。成都的實踐表明,通過靈活選址與因地制宜改造,這些空間完全可以轉化為緩解城市綠地不足、彌補功能缺失的有效解決方案。
打造“金角銀邊”,多元參與是前提。成都麗都運動公園,曾是個設施老舊、環境破敗的社區公園,如今通過“微更新”煥然一新,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公園”。改造過程中,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從景觀提升到運動場景融入,積極回應著周邊居民的急難愁盼。當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改造也就從“獨角戲”變成了“協奏曲”。
打造“金角銀邊”,精心精細是關鍵。成都已建成600余個“口袋公園”,有的採用了透水鋪裝、太陽能照明等環保設施,有的被賦予植物科普和自然教育功能,每個細節都浸潤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當城市管理者下足“繡花功夫”,在方寸之間創造出既滿足生態功能又富含美學價值的新型空間就成為可能。
歸根結底,打造“金角銀邊”不只是物質改造,也是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生動詮釋,更是對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入踐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9日 1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