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興
2025年08月13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從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到理直氣壯講好發展故事,“平視這個世界”的我們對正在做的事充滿信心,可以堅定地說,“在中國,既有最大的確定性,也有無限的可能性”
如何做健康科普?上海有妙招。在打造“健康脫口秀”“健康演說家”等節目后,上海准備面向全國舉辦“健康RAP秀”科普創新邀請賽。以說唱形式,傳播體重管理、慢性病防治等內容。業內人士這樣比喻,借勢流行文化,開個“穿著節奏外衣的健康處方”。
新潮形式與醫學內容並非互斥,融合傳播考驗參與者的專業水平和創作能力。為何要推動健康科普持續“上新”?這既是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知識需求,又積極響應了“滬九條”,在線上線下實現傳播優質內容、提升健康素養的共贏。
“滬九條”,是前不久發布的《上海市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簡稱。這是上海營造良好行業生態,更好弘揚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的力舉。從內容創作到資金激勵,從人才政策到出海扶持……新的探索,新的創新,給創作者帶來機遇,也給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優質內容創作何以蘊藏發展活力?恰恰在於內容傳播背后有產業生態。上海在外灘拿出優質空間,打造共享辦公室、專業直播間等場地,並提供財稅咨詢、政策申報、版權確權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數字時代,內容創作也是“產業接口”,可以鏈接汽車、健康、科技等多領域。當互聯網內容供給更加優質,延伸創作孵化、技術研發、渠道分發、IP運營等產業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蛋糕都能做大。
做強產業集群,不僅要“抓魚”,還要打造“魚塘生態”。垂直領域的產業生態是“小生態”,營商環境是“大生態”。上海敢於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優質內容創作,就在於這裡有平台經濟、海派文化、國際人才等資源,這些都是內容產業的堅實支撐。再放眼看去,東北的哈爾濱火了,人們看到轉型之路、發展新機﹔廣西的螺螄粉沖擊味蕾,從中能吃出特色產業的味道﹔“蘇超”賽事持續火爆,帶動城市文旅發展……活躍的中國,是滋養創新的沃土。不由想起長期生活在上海的美國視頻博主保羅·邁克·阿什頓,在帶火“City不City”熱梗后,他依舊感慨“很少會靈感枯竭”。因為在中國,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具有新鮮感的事物”。發展的中國總有日新月異的變化,給人以沖擊力、澎湃感。
網絡內外,從內容生態到發展生態,展現著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躍動與自信。既歡迎海外創作者走進來,又支持本土文化產品出海﹔既為“看中國”提供便利條件,又為“看好中國”打開方便大門,由此不僅可以打破“偏見濾鏡”,更能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更多人所熟知。從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到理直氣壯講好發展故事,“平視這個世界”的我們對正在做的事充滿信心,可以堅定地說,“在中國,既有最大的確定性,也有無限的可能性”。
“要看到我們是在往前走著”,而且走得很堅實、有力量、見神採、顯底氣。多一些“看中國”的視角,多一些“看好中國”的信心,多一些“與中國同行”的篤定,活力滿滿的中國一定會給世人帶來更多精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