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軍民同心筑夢 續寫雙擁新篇

本報記者??馮春梅??金正波??李龍伊

2025年04月23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春日暖陽中,有著“雙擁一條街”之稱的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路上,游客如織,人頭攢動。

放眼望去,在繁華熱鬧的商業街區裡,有一群身著綠色軍裝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是來自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官兵,正在開展理發、修鞋等為民服務活動。市民們在活動現場排起長隊,與官兵們親切地拉著家常,像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南京路上的為民服務活動已經持續了40多年,這不僅僅是一項軍民共建活動,更是一條連接上海人民和駐滬部隊情誼的紐帶。軍愛民、民擁軍,讓黃浦區“全國雙擁模范城”的招牌越擦越亮。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軍政軍民團結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不斷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和服務保障軍隊建設改革,進一步加大優撫安置保障,人民軍隊支援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有為,在參與重大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和應對突發事件中當先鋒,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不斷鞏固發展。

“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花開時節,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山地公園春意盎然。公園裡建有一座全天候開放的“雙擁·國防教育”主題園,前來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步入主題園區,一面石牆映入眼帘,上書《軍民情·七律》一首。

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州市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創作《軍民情·七律》,用“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抒懷。

習近平總書記曾動情地說,作這首七律是為了表達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的魚水深情。

人民軍隊的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一座湘南民居風格的陳列館靜臥在后龍山麓、滁水河邊,見証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它就是“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參觀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隊伍,我們共產黨人和老百姓的感情就是共用一條被子的感情。”

逐夢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多次出席雙擁重要會議、參加雙擁重大活動,親自謀劃設計、部署推動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對雙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成立,組織指導全國擁軍優屬工作,從國家到省、市、縣,各級雙擁工作機構不斷完善,形成軍地相互支持、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機制一新,舉措更實。近年來,從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退役軍人保障法等法律的頒布,到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証的發放﹔從為軍人家庭懸挂“光榮之家”金色牌匾,到車站機場等場所落實“軍人依法優先”﹔從推進光榮院、烈士紀念設施等規劃項目建設,到建立優撫醫院軍地結對幫扶機制……一項項飽含溫度的舉措,暖了兵心、提了士氣。

闊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軍地各級深入扎實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以軍政軍民團結奮進的時代新篇,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起強大力量。

“前進道路上,人民軍隊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人民子弟兵”

今年1月,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抗震救災一線,涌現出無數救災官兵幫助受災群眾的感人故事。

1月7日9時5分,珠穆朗瑪峰腳下的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西部戰區指揮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力量,全力以赴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西藏軍區某團炊事班長曾奇,在連續執行6個小時搜救任務后,帶著炊事班生火做飯,當晚保障300多名受災群眾吃上熱食。曾奇自己卻啃著干糧,他說:“熱飯要留給群眾吃。”

災情面前,子弟兵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群眾筑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2024年汛期,我國多地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防汛形勢嚴峻。7月5日下午,湖南省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

險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時轉移並妥善安置受威脅地區群眾,全力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子弟兵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援。

一米一米推進,一分一秒爭奪……經過77小時的奮戰,“決口封堵戰”終於迎來勝利時刻——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推土機鏟斗,與來自中國安能集團的推土機鏟斗成功“握手”,團洲垸決口實現合龍。

地震突發時,洪水襲來時,山火蔓延時……子弟兵向險而行,與人民群眾並肩戰斗、眾志成城,奪取了一次又一次勝利。

人民二字,重若千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道路上,人民軍隊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做人民子弟兵。”

雷鋒,是人民軍隊一心為民的典型代表。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揮筆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雷鋒”這個名字響徹中華大地。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我活著,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日記中,一句句質朴的告白,映照著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一個人,帶動無數人。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班”戰士感言:“我們要像雷鋒老班長一樣,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完全徹底為人民奮斗。”

如今,全軍各部隊以實際行動學習雷鋒精神,交出一份份為人民服務的合格答卷。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

“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這首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唱出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愛。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館裡,“人民的勝利”幾個燙金大字格外醒目。講解員介紹,支前民工用小推車為解放軍運送糧食、彈藥、傷員,有力推動了淮海戰役取得勝利。

擁軍支前這一優良傳統,在新時代不斷賡續傳承。

“徐州是駐軍大市,我們努力解決駐地部隊和官兵急難愁盼,近年來協助做好部隊營房、訓練場地建設等工作,同時認真解決官兵‘三后’問題,努力聚民心、暖人心、穩軍心。”徐州市雙擁辦負責人牛慶懷表示。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近年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積極與邊海防基層連隊結對共建,幫助改善邊疆海島駐軍官兵執勤和工作生活條件。

一次邊防調研活動中,四川省金堂縣雙擁辦得知新疆軍區某邊防連官兵常年駐守冰峰雪谷,條件艱苦,決定為官兵們建一座集讀書、休閑於一體的陽光房。克服了高原施工困難等難題,陽光房在2024年夏天建成,成為雪域孤哨的“精神充電站”。

“我們與官兵相隔雖遠千裡,但大家的心在一起。”金堂縣雙擁辦主任范繼軍說,近年來,縣中小學生時常向邊防官兵贈送繪畫作品、書寫慰問信,戰士們也會為金堂學子開展國防教育,濃濃擁軍情接續傳遞。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各級黨委和政府、各地干部群眾主動關心支持部隊建設,有力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尊崇軍人,機制保障更完善——全國雙擁辦連年組織“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專項慰問活動,數百個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積極參與﹔

尊崇軍人,各項舉措更務實——江蘇省鎮江市開通“退役軍人就業掌上直通車”平台,採集登記退役軍人的個人情況、特長需求,組織專場招聘活動﹔

尊崇軍人,社會參與更凸顯——中國融通文化教育集團持續開展“融百花齊放  通沙場軍營”系列文化慰問服務活動,組織前往軍營開展文藝演出,為偏遠基層部隊提供電影放映服務數百場﹔

…………

軍地攜手,一項項飽含溫度的實際舉措,讓深情暖意流淌在廣大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心間。

“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海南三沙,赤瓜礁畔,海風吹起陣陣波瀾。這裡是祖國最南端的島礁之一,也是守衛國家海洋領土主權的第一線。

“我們所擁有的和平安寧,都是你們堅守得來的……”伴著海浪聲,駐守赤瓜礁的官兵們打開一封來信,略顯稚嫩的字跡映入眼帘。

這封信,來自數千公裡外浙江省寧波市大榭中學的學生。30多年間,大榭中學師生和赤瓜礁守礁官兵千裡傳書,用數百封書信架起了一座軍愛民、民擁軍的橋梁。

“官兵們的故事和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和鼓舞著孩子們不斷成長、奮斗追夢,成為最好的國防教育‘教材’。”“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大榭開發區原黨工委委員黃金國說。

國防教育,事關長遠,事關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在湖南省長沙市“四方坪·雙擁地鐵站”,立功受獎官兵和“最美退役軍人”的大幅照片引來市民駐足觀看,海軍長沙艦模型也成了網紅打卡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今天,雙擁宣傳教育、國防教育已經融入群眾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厚植愛國情懷,凝結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串起了個人、家庭、國家的同心圓。

新時代的雙擁工作,凝結著我黨我軍的初心使命,激勵著全國軍民向復興之路逐夢而行。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強化軍地合力,用好地方優勢力量和資源,提高我軍建設質量和效益。”

軍民同心,匯聚制勝偉力﹔軍民合力,共鑄鋼鐵長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雙擁工作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必將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深厚偉力,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3日 01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