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
2025年04月02日08:18 來源:學習時報
1948年11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劉少奇撰寫的《論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人民出版社於新中國成立前出版了單行本,后又再版。這篇文獻深刻分析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民族觀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民族觀,並闡述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系,強調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在當今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重溫這篇文獻,對我們深刻理解中國在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方面作出的貢獻,仍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認識不同的民族觀
劉少奇青年時期在蘇聯學習,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他對社會主義國家如何處理民族問題十分關注。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影響下,劉少奇緊密結合中國社會實際,以國際視野分析民族主義,深刻剖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民族觀本質的不同,指出“民族問題是與階級問題相聯系的”。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民族觀,即資產階級對於民族的看法及其處理民族問題的綱領和政策,是根據它的階級基礎、從資產階級的利益出發的。資產階級在國內,凌駕於民眾利益之上,以“民族”的名義,宣布自己是本民族的代表﹔在國外,以犧牲其他民族利益為前提,把本民族——實則本階級利益,與其他民族利益對立起來。資產階級極端民族主義演化的最高形式,是各帝國主義國家對於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就是世界大戰中法西斯政權的侵略戰爭。
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民族觀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民族觀截然不同。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對民族的看法,以及處理世界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從本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的,同時也是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的,主張國內國外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逐步地走到世界的大同”。這就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民族觀及其形成的基礎,是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處理世界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由此可見,“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民族觀,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民族觀,是在根本上相反的”。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反帝反殖的立場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反帝反殖的國際主義立場,是劉少奇在《論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中強調的核心內容。二戰后,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積極爭取民族解放,出現了戰后民族獨立浪潮,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開始走向解體。在這一進程中,劉少奇指出,一切被壓迫民族要求得解放,就不能不聯合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民主力量,就不能不聯合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他反復提醒第三世界國家,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絕不甘心於退出歷史舞台,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雖然許多國家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贏得不同程度的獨立,但是“新殖民主義者名義上承認亞非新興國家的獨立,實際上卻力圖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種手段,把這些國家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地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一邊,支持亞非拉人民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主張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他指出,共產黨人“主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脫離本國帝國主義的統治,而完全獨立與完全解放”,“共產黨人如果不去具體地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為民族解放而斗爭,而隻把‘國際主義’當成裝飾的空談,那就是背叛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不僅在立場上,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政府在行動中也力所能及地給予亞非國家必要的援助。劉少奇說:“我們是真心誠意幫助亞非國家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我們在給援助時,沒有任何政治和經濟的要求。”他在1949年11月16日北京召開的亞洲澳洲工會代表會議上,鼓勵所有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國家:“中國人民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道路,是許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所應該走的道路。”
正因為中國人民自己經歷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深知受三座大山壓迫之苦難,於是堅持反帝反殖的國際主義立場。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是反帝反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少奇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是徹底的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者,同時又是最堅決地反對一切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保衛祖國獨立自由、反對一切賣國賊的革命的愛國主義者與革命的民族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利益與本國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積極組織領導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統一戰線,而這個統一戰線的規模,包括了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各階級聯合組成統一戰線推翻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繼承這一優良傳統,鞏固愛國統一戰線,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以歷史的、辯証的觀點分析問題
《論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給我們留下深刻啟迪的,不僅是劉少奇深刻闡釋的民族觀,還有他以歷史的視野、辯証的觀點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
劉少奇指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有過進步性。人類社會是在發展中不斷變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歷史看任何問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區別了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及其不同的客觀作用,並決定了無產階級對它的不同的態度。當資本主義初起時代,資產階級所進行的民族運動,是為反對異民族壓迫、建立民族國家。這是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的”。民族主義興起於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時期,在推翻封建專制、維護新興資產階級利益、構建資產階級民族國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當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后,資產階級在民族問題上的狹隘性就暴露出來,利用民族主義“加緊對本國人民的壓迫和對全世界各民族實行侵略”。他們甚至把自己的民族說成是“優良人種”,以此為理由去壓迫所謂“劣等民族”。民族主義在錯誤的引導下,甚至演變為種族主義,引發沖突和戰爭。這一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和評判資本主義在人類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作用和影響。
在這篇文獻中,劉少奇還重點分析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相互關系,他強調真正的愛國主義與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並不矛盾,二者是互相結合的。真正的愛國主義與排外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完全不同,“真正的愛國主義乃是對於數千年來世代相傳的自己祖國、自己人民、自己語言文字以及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之熱愛……純正的愛國主義尊重其他民族的平等,同時希望世界人類優秀的理想在自己國內實現,主張各國人民的親愛團結”。劉少奇批評了反動的資產階級的“愛國主義”,“煽惑各國人民的互相敵視與仇恨”,“把自己民族和世界隔絕起來”。劉少奇以國際主義視野,辯証認識愛國主義﹔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出發,實踐真正的國際主義,表明中國共產黨人既是捍衛中華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者,也是徹底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者。
《論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闡釋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國際主義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和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胸襟和立場。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強調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要打破狹隘的民族主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這是老一輩革命家倡導的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在今天的堅持和發揚,也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在21世紀國際舞台上的立場與抉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