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專家解讀:為勞動者權益“護航” 扎實推進工會法貫徹落實

人民網 肖聰聰

2025年03月31日10: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期,各地工會圍繞職工權益保障推出多項舉措,彰顯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的強大生命力。這部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便公布施行的法律,明確規定了我國工會在國家的法律地位和職責,為新中國工會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礎。

從青海工會著力打造工作品牌助力改善民生,到湖南工會構建“15分鐘法律服務圈”,樁樁件件都緊密關聯民生。這些舉措,正是工會法在實踐中的生動體現。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邁出關鍵一步

內蒙古工會推動已建會新業態企業建立健全協商機制、上海工會“七大行動”服務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今年以來,各地工會圍繞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工作不斷推出舉措。

2022年1月1日,新修改的工會法正式實施。其中,新修改的工會法總則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工會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勞動關系、就業形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依法維護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工會法的修改澄清了入會的前提,消除了入會的觀念障礙。”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建峰表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建會工作,重點是推動平台企業及關聯企業普遍建立工會﹔同時,擴大行業工會覆蓋﹔以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小三級”工會組織作為“兜底”,實現不同入會形態的有效銜接。

2023年年初,全國總工會印發的《關於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協商協調機制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發揮全國工會組織系統合力,重點聚焦貨運、網約車、快遞、網約配送等行業的12家頭部平台企業,推動建立與勞動者的協商協調機制,暢通和規范勞動者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通道,共同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提高。

“截至目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已取得初步成效。”沈建峰強調,入會只是第一步,在此過程中,可通過強化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將相對穩定的勞動者聚攏起來,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解決勞動者訴求,推動平台企業健康發展。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條款入法

產業工人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其權益保障和職業發展備受關注。

新修訂的工會法總則第八條規定:“工會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發揮產業工人骨干作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提升素質、維護權益’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工作舉措。”沈建峰指出,工會法專門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出規定,明確要求工會提升產業工人整體素質,維護其合法權益,保障其主人翁地位。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其中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訓通道、培養措施、支持政策,分布在12項改革舉措中。

“作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入法也為政府、企業、職工及其他社會力量支持工會工作,參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供了依據。”沈建峰指出,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系統應貫穿產業工人從學徒工到大國工匠的技能形成全周期,從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產業工人隊伍、把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現代產業工人等方面深化改革。

“工會法的內容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與時俱進,工會法既是工會參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律表達,也是工會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保障。”沈建峰如是說。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